2024-06-24 02:57:33 | 魔幻网
魔幻网(https://www.23magi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志愿:如何正确选择最好的专业的相关内容。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魔幻网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以上就是魔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魔幻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魔幻网:www.23magic.com刚刚给孩子报了师指道教育西藏高考志愿填报,想问问师指道教育好吗,录取率高不高?志愿填报录取率100%,这么多年以来是没有落榜学生的,而且没有浪费孩子的分数,孩子就是在他们那里报名的志愿填报,首先西藏高考填报志愿可参考的数据太少,查找起来也困难,拥有大数据分析以及一分一段表,还有专业测评结果解读报告西藏高考真的很占优势吗?是的。西藏高考使用的是全国三类卷,相对其他省份来看,试
各省份高考人数2023各省高考人数:河南131万人,山东80万人,河北83万人,四川77万人,广东70.2万人,湖南65.5万人,广西61万人,安徽60.1万人,江西57万人,贵州47.8万人,湖北46万人,江苏40.6万人,云南38.3万人,浙江36万人,山西33.7万人,陕西32.3万人,。重庆31.4万人,辽宁19.1万人,新疆22万人,甘肃24.7万人,福建21.8万人
不知道高考志愿怎么填,可以找专业机构指导吗,有什么高考志愿填报机构推荐吗?可以找专业机构,专业机构能凭借经验和实践,把考生的分数用到极致,踩住线帮考生报进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同时有专门的有经验的老师作指导,解答您所有关干志愿填报的问题。选择志愿填报机构,一定要找合法经营的机构,例如贵州高师邦-职业规划与升学选择服务平台,它可以帮助学生从考生的分数、个人思维、性格等自身优劣势,个人未来职业生
志愿填报机构排名志愿填报机构排名介绍如下:1、百年育才百年育才,成立时间:2014年,隶属于百年育才(北京)教育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培训机构的主要业务是提供中学生生涯规划和高考报考服务,艺考规划、高考志愿填报等都是他们擅长领域。2、百年英才百年英才,成立时间:2015年,隶属于百年英才(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这是我们国内知名的教育咨询机构,他们
成都哪里有高考填报志愿的中介机构升学派、成都明日生涯教育研究院、成都华怡生涯。高考填报志愿机构选择:(1)向服务方提供考分,要求返回可报院校的全部名单。比如你是一个二本线上40分附近的考生,服务方应该在短时间内就能返回出大概200所备选院校名单。如果服务方做不到这一点,只能说明其拥有的数据规模根本无法支撑基本业务。(2)要求提供返回院校名单数据的依据。对于返回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机构那家好?有推荐的机构或专家吗?不能肯定的说哪家好不好,主要是看这个机构的专业度和责任度,说起来都是为了孩子的后半生,基本上现在自愿填报的结果将会影响孩子后面一生的生活,遇见什么样的人,又怎样的大学生活,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不能马虎。四川成都有一家升学派,里面的专家对志愿填报有比专业全面的指导,综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长会有
广元有没有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机构?在哪里?51选校老师:首先呢,选专业选校的话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来,你要问问孩子自己喜欢什么专业,然后在看有这些专业的学校,其次就是填志愿这个事学校的老师经验应该比较丰富,你可以多问问老师的意见,毕竟相处这么久他们或许更了解孩子的特长和成绩,另外就是机构的话你可以百度我们的网页,我们会有专业人士帮你分析的哦~望采纳~广元市高考时间表关于广元市高考
从小就在四川读书,但户籍是重庆的,重庆高考改革后是否可以不用回重从小就在四川读书,但户籍是重庆的,重庆高考改革后是否可以不用回重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报考条件1、适用人群:本方案适用于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本地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初、高中毕业后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进城务工人员包括有用人单位的进城务工人员,从事个体、私营或灵活就业的其他进城务工人员。
2024-04-13 11:11:08
2024-04-10 23:42:18
2023-11-03 17:20:23
2024-05-21 20:35:50
2023-11-11 15:39:32
2024-06-06 21:46:51